通知公告:


首页  >  资讯动态  >  企业资讯

资讯动态

企业资讯

一台秸秆燃料设备一年让一千吨标煤下岗

文字:[大][中][小] 发布时间:2012-1-16  浏览次数:866

沿着合肥蒙城北路、阜阳北路、淮南北路三条主干道一路向北,冬日阳光照耀下的道路越来越通畅,在离合肥市中心20分钟车程的地方,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双凤开发区正在静静地等待一飞冲天的机遇。让秸秆“变废为宝”的大块头、使生活“零能耗”的小房间……这些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也是双凤开发区的一张张“名片”。

一台设备让1000吨标准煤“下岗”

辣喉咙熏眼睛,一提到秸秆,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刺鼻气味和浓浓烟雾,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秸秆完全可以通过加工,“变身”成一种燃料。在合肥双凤经济开发区的其中一个生产车间,一个穿着蓝衣裳的大家伙就是为了将秸秆“变废为宝”。

“其实,这已经是我们的第5代设备,开始研发这个设备完全是因为一批找上门的订单。”合肥富通环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www.ft300.com)董事长邹益坚还记得,2007年公司落户双凤开发区后,日本、韩国等能源缺乏国家就曾主动“抛绣球”,想购买一些类似的设备回国加工生产生物质燃料用于发电,而这也让传统的企业动起了脑筋。

邹益坚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起来:“看,把花生壳、锯末、稻壳、秸秆等输送进去,经过压缩,就可以成为生物质燃料,废物利用的同时还能减少污染。”

这样一台设备一年能减少多少污染?邹益坚告诉记者,可以让1000吨标准煤下岗!合肥一些知名的企业已经“尝鲜”这种环保节能的产品,甚至部分还会“漂洋过海”,出口到外国。

 “当时,双凤开发区招商引资,我看中了它的魅力和潜力,现在公司的业绩就是一张最好的成绩单。”邹益坚透露,相比刚开始落户时,公司业绩已经翻番了。

一据了解,双凤开发区现有规划用地19.19平方公里,拓展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17平方公里,下塘重工业基地50平方公里两个新区,规划总面积约86平方公里。

而在未来五年,双凤开发区将力争打造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家电及其配套产业基地、电力电气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安徽省内重要的食品加工、新型建材基地;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配套、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用许汉生的话说,双凤开发区正在为了“千亿”的目标而奋斗,力争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财政税收50亿元,经济总量占到全县的70-80%。

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记者驱车经过双凤开发区内的一条道路,一篇《双凤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细细品味,也许在“不飞不鸣”的双凤人心中,还藏着一份一鸣惊人的“鸿鹄之志”。

【对话】

记者:您印象中的双凤开发区是怎样的?跟其他的开发区相比有何特色

许汉生:从1993年成立至今已经18年,按照人的年龄算,双凤开发区已经算是个成人了,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经开区、高新区、新站区,唯独合肥的正北部没有一个大型的产业聚集区,因此,双凤开发区要从粗放型的杂货摊向专卖店转身,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记者:有一句话叫“大领导招大商”,您在招商的过程中有什么心得

许汉生:常规发展在开发区并不叫发展,只有非常规的发展才能称得上是发展,不少开发区在招商的过程中盯着大企业名企业,这点无可厚非。但一个企业特别是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就是一颗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抓大”;的同时不“放小”,一些刚进入开发区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也可以在有关部门的培育和引导下走在行业前列。

记者: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有时候会产生冲突,双凤是如何权衡的

许汉生:不能用舍弃生态环境来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要让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同时趋好。因此,我们在规划中规定,阜阳北路以西不再布局工业,而是依托两大水库规划万亩都市型生态园林。在阜阳北路以东,我们对高污染的企业也实行“一票否决制”,无实力的企业进不来,有实力但环保不达标的企业照样进不来。

开发区档案

1993年5月经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5年12月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7年1月经安徽省科技厅批准为首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合肥“141”空间发展战略北部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肥双凤经济开发区位于合肥市北二环和外三环之间,距合肥北环高速公路入口2公里,蒙城北路、阜阳北路、淮南北路三条主干道对接市区,北外环高速直接连接合徐、合宁、合芜、合安、合六、合淮阜等6条高速,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坐落在园区南侧,新建中的合肥新桥机场距园区仅10分钟车程。